從2015年開始,國家對于失業保險的費率是一降再降,從3%一路降至1%。
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我國的失業保險大部分年度支出額度不及收入的一半,截至2019年底,全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近2.1億人,而目前我國每月領取失業保險金待遇的人員僅200多萬人,不足全部失業人員的25%。多年來的收入、支出差距使得失業保險金結余呈滾雪球式增長,據統計,我國失業保險金目前結余4625億。
今年的疫情造成了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央狠抓“六保六穩”,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提到“就業”這個詞高達39次之多,這一回,該是這數千億的失業保險結余發揮大作用的時候了!
失業保險的主要功能有:一方面保障失業職工在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為失業職工提供培訓、就業信息推送等服務,幫助其重新就業。除此以外,也在促進企業穩崗位方面發揮積極有效作用。關愛通研究院將從這些方面來看國家為實現宏觀調控而實施的失業保險相關新政動向。
加大保障失業人群的基本民生的廣度和深度
關鍵詞1:擴大范圍
今年5月29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下發了《關于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的通知》(人社部發〔2020〕40號)。《通知》中規定,“2020年3月至12月,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可以申領6個月的失業補助金,標準不超過當地失業保險金的80%”。《通知》還明確了階段性擴大失業農民工保障范圍。“對《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的參保單位招用、個人不繳費且連續工作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及時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2020年5月至12月,對2019年1月1日之后參保不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參照參保地城市低保標準,按月發放不超過3個月的臨時生活補助。與城鎮職工同等參保繳費的失業農民工,按參保地規定發放失業保險金或失業補助金。”
這次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主要的受益者是主動離職的失業人員和農民工。原來根據《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只有滿足“參保繳費滿1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這三個條件的失業人員才能申領失業保險金,主動離職的人、參保不滿1年的農民工都是不能申領的。仔細分析,促成這次“擴圍”主要有兩大因素:第一,疫情對于很多行業造成了影響,不少主動離職的人其實也是被動辭職的,失業保險要更好地發揮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覆蓋的保障范圍就需要擴大;第二,對農民工群體而言,他們本身就業流動性較高,參保繳費期滿1年才能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這條規定對于他們來說過于苛刻,而農民工恰恰又是非常需要社會保障的人群,降低領取失業金的門檻,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2:上調標準
截止到目前,今年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山東、遼寧、湖北等13個省市上調了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北京失業保險金標準在現行基礎上每檔上調110元;上海從7月1日起,失業保險金最高標準從1815元調整到1895元,增加80元。山東、黑龍江、湖北、湖南、廣西等省份將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90%。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者價值創造力
失業保險金結余還為職業技能培訓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這一點上,關愛通研究院在今年5月發布的文章《兩會:以訓穩崗,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已成為國之大計》(點擊查看文章)中,就曾專門為大家解讀過。5月28日,總理在答中外記者問的時候,強調“采取資助企業以訓穩崗的政策,今明兩年將有3500萬人次通過失業保險結存來進行崗位培訓”。
早在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通知》提出,2019年至2021年,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高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三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經過努力,到2021年底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支持和籌集整合力度,將一定比例的就業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用于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以及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的1000億元,統籌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企業穩崗返還,激勵企業不裁員少裁員
2019年3月1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的通知》(人社部發〔2019〕23號)(以下簡稱為“《通知》”),明確規定,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以下簡稱“企業穩崗返還”)。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或按6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50%的標準確定(以下簡稱“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企業穩崗返還”)。
那么,“少裁員”是什么標準呢?它是指上年度裁員率低于統籌地區城鎮登記的失業率。此外,申請穩崗返還的企業還需要滿足這幾個條件:生產經營活動符合國家及所在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環保政策;參加失業保險并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12個月以上。申請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企業穩崗返還的,還需符合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等相關部門的認定標準,并提供與工會組織協商制定的穩定就業崗位措施。
穩崗返還資金主要是為了激勵企業承擔穩定就業的社會責任。因此,《通知》還對資金的使用范圍進行了規定,主要用于職工生活補助、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穩定就業崗位相關支出。返還資金由失業保險基金列支。
今年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國家全力扶持企業穩就業,運用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加大援企穩崗力度,這對于受疫情沖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無疑是雪中送炭。2020年2月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放寬了中小微企業裁員率標準,將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裁員率標準由不高于上年度統籌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放寬到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對參保職工30人(含)以下的企業,裁員率放寬至不超過企業職工總數20%。(注: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為5.5%)此外,湖北等重點地區可結合實際情況將所有受疫情影響企業的穩崗返還政策裁員率標準放寬至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
政策出臺后,全國各地紛紛加快落實疫情防控期間穩崗返還,簡化企業的申報程序,提高穩崗返還的效率。多地推出網上申領穩崗返還,使得整個流程更加便捷快速,補貼得到更及時的發放。截至5月中旬,全國已向320萬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423億元,惠及職工8513萬人。
結束語
上調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向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失業保險金、使用失業保險金結余開展職業技術提升......這一系列的舉措都說明國家在積極運用失業保險金的多方面功能,為職工提供更多保障并為職工的發展創造前景,與此同時也為企業經營減負,并幫助企業提升員工的技能,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力。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內容作者或互聯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關愛通觀點或立場。關愛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完整性,也不保證未來內容不會發生變更。 如本網展示內容的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關愛通會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